2016年03月04日

奥卡姆剃刀与理论的契合式发展

朱富强

一般来说,知识的继承和综合——即契合——是理论发展的基本途径。究其原因,客观世界本身就具有统一性,因而人类对客观世界研究所获得的知识也应该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学者相信这个世界可以通过少量的自然法则来解释,这就是爱奥尼亚的魅力所在。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希腊神话时代后期的学术追求上窥见一斑:

首先,在希腊的殖民地米都斯出现了试图摒弃超自然的动因解释社会现象、从而真正表现出思辨冲动的爱奥尼亚学派,其创始人泰勒斯关注事物实体的本质,并把“水”视为万物的原始,而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以及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分别提出了“无限”和“空气”作为万物的原始。

其次,在希腊的另一个殖民地萨摩斯的毕达哥拉斯也建立了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注意到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秩序、一致或和谐,从而把“数”视为万物的基本原因,这种研究最终为阿里斯塔尔库斯的古代太阳中心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三,赫拉克利特开始重视变化,认为变化构成了宇宙的真正生命,并把永生的“火”视为有机体根本的基质和灵魂的本质;与赫拉克利特注意变化和运动相反,埃利亚学派坚决认为事物的基质是永恒不动的,其创始人巴门尼德的把“存在”(“以太的火”)视为事物的原始。

其四,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约公元前495-前435年)和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约公元前500~前428年)等试图调和赫拉克利特和埃利亚学派的观点,认为事物会相对变化的:其中,恩培多克勒肯定了四种定性的元素:土、气(“以太”)、火和水,而阿那克萨哥拉则断言有无数这样的元素,并宣布由“种子”的混合而形成万物;显然,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为宇宙的自然科学观点开辟了道路,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学派指出了土、气、火和水等内在的更为简单而不可分的实体——“原子”。

最后,智者学派开始把这种对自然的探索引向了人类世界,柏拉图的“理念”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四因”等都是在试图从斑驳陆离的现象世界中剥离出物质统一的线索。

那么,如何进行知识的契合呢?这就需要用到奥卡姆剃刀:将不必要的假设剔除掉。奥卡姆剃刀原则是尝试对知识进行统一努力的一个主要工具和检验手段,有助于剥开表层现象而深入到内在实质。在科学史上,经典力学从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再由开普勒的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就是受爱奥尼亚魅力诱发而应用这一原则的结果。

事实上,到了17世纪末,牛顿试图把地球的运动和行星的运动融为一个统一的理论;而到19世纪下半叶,科学领域的统一任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例如,法拉第提供了对电与磁这类现象的统一处理的方法,马克斯韦尔又用更精确的数学描述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方法,并且还把光结合进这个理论;后来有关热的理论也被吸收到其他领域,部分归入辐射理论,部分归入粒子运动理论。

相应地,19世纪人们一方面用连续的(波)理论来处理电磁现象和光现象,另一方面又用不连续的粒子理论来论述物质,而后来的量子理论则统一了这些领域;而且,随着量子论的诞生,人们不仅理解了化学物质的光谱,而且还理解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理解了这些元素何以结合成更大的合成物。

同样,爱因斯坦也一直努力想把世间万物纳入一个单一的简明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时间、空间和运动,也包括引力、地磁力和宇宙学。

正是基于对科学史的考察,生物学家威尔逊写了影响深远的《论契合:知识的统合》一书,强调契合(Consilience)是知识统一的关键,因为契合是通过将跨学科的事实和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理论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统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共同的解释基础。


本文摘朱富强:《经济学说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0

2016年03月04日 - 曲阿野逸 - 朱富强的博客

 

评论